欢迎访问中国企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以“技术首展”为切口,解码广州城市创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05 00:15分类: 财经 浏览:56评论:0


导读:技术首展作为首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或机构将新技术、新研发成果等首次公开展示于众的活动。广州在这一方面已有很多创新实践:从广州海工发布全球首个兆瓦级无轴轮缘推进系统,以颠覆...


技术首展作为首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或机构将新技术、新研发成果等首次公开展示于众的活动。广州在这一方面已有很多创新实践:


从广州海工发布全球首个兆瓦级无轴轮缘推进系统,以颠覆性技术革新震动行业,到巨湾技研首发全球首款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下简称eVTOL)超快/极快充电池方案,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再到最新一届广交会上,多款 AI 前沿技术成果集体亮相,吸引全球采购商目光聚焦……技术首展已成为展现广州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力量。其对于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2025年广州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技术首展的本质特征

创新、引领、强吸引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技术首展已成为企业或机构集中展示其研究能力和研究进展的关键平台,蕴含巨大商业价值与市场影响力,展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创新性:技术首展所展示的技术、研究成果往往是全新的、具有突破性的,代表了企业或行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创新实力,如广汽集团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车展上推出EV+新能源平台,全面助力EV+无忧解决方案落地,并开启“广汽三年番禺行动”,宣布挑战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的目标。这不仅是广汽传祺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展示。重要的研发成果发布往往意味着颠覆式技术或技术重大迭代的出现,如华为在东莞举行开发者大会推出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系统,重塑未来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市场格局。


引领性:技术首展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其他企业或机构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发布为例,一经问世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对该领域的高度关注与研发热潮,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投身其中,积极探索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与拓展,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先行发布此类技术的企业而言,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彰显,更是抢占市场先机、吸引投资与人才、确立行业领导地位的重要战略举措,能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高度的吸引力:由于其新颖性和前沿性,技术首展能够吸引大量专业人士、企业代表、媒体以及公众的关注,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展示技术实力、提升品牌形象,更能加速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促进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推动企业业务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广汽集团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车展上推出EV+新能源平台


广州技术首展的优势底盘

产业筑基、政策护航、资源共振


作为创新先锋,广州在技术首展领域凭借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创新资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引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一是强大的产业基础。首先是制造业发达。广州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拥有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完善的产业链条。这为技术首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需求,使得新技术能够更快地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产业化发展。例如,在汽车领域,广州的汽车企业可以借助技术首展展示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并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升级。以广汽埃安为例,其与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埃安全球车型和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共同研发全冗余前装量产Robotaxi车辆平台,围绕自动驾驶车规级套件研发、车型生产、底盘冗余安全设计等方面,开启技术攻坚,计划推出至少千台量级规模的埃安Robotaxi车型,首批将在2025年完成并率先在大湾区落地,未来将覆盖更多区域和国家。其次是,科技产业崛起。近年来,广州的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众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为技术首展提供了充足的创新资源和技术供给,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新技术的孵化和商业化进程。



二是精准的政策引导。在技术创新领域,政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导向,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首展活动,确保技术创新与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对于符合广州市重点发展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 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技术首展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和重点扶持,引导资源向这些领域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这种政策引导不仅激发了企业参与技术首展的积极性,更为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丰富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广州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汇聚了众多国内顶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方面实力雄厚,每年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技术首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储备。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如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在广州大量聚集,这些平台具备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创新条件,为技术首展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检测、验证和展示服务,提升了技术首展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技术首展的实践图景

展示、转化、升级


近年来,广州技术首展的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众多行业专业展会纷纷落地羊城,催生了诸多技术在广州实现首发首展。


以2025年广州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为例,作为开春首场工业自动化展会,这场展会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首发的绝佳平台,助力企业开春抢占先机,同时为生产企业年后开工采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展会与德国SPS同步,汇聚前沿的控制技术、电气驱动及运动控制、传感技术、连接技术、人机界面装置、工业通讯、工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机械基础设施等自动化重点技术环节及解决方案。这些技术首展吸引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和企业关注,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广州智能制造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认识到技术首展的重要性和价值,选择首发首展模式展示最新技术成果。


在2024年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海事展上,广州首届“锐100”企业——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用吊机将10吨重的推进器搬上展台,震撼发布了中国首个兆瓦级无轴轮缘推进系统,这一成果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反响,该技术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绿色电动船舶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2024年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上,巨湾技研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宣布eVTOL航空器超快/极快充电池全球首发。双方将基于亿航智能的eVTOL航空器产品(包括EH216-S、VT-30等产品),联袂研发满足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标准以及4H标准(即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寿命、高瞬间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eVTOL动力电芯、电池包、充电桩及储能系统等产品,实现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储能器及其系统在亿航智能eVTOL航空器上的适配与应用。同时,双方将逐步开展超充桩、超充站等基础设施的共建,为商业化运营奠定生态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巨湾技研作为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民营控股混合所有制高科技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恒功率高倍率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2023年,该企业在超快充电池细分市场的出货量位居全行业第一,其自研的“巨湾7Min极速电池”还创造了WRCA“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世界纪录。而亿航智能(Nasdaq: EH)作为全球唯一一家集齐三证的载人eVTOL航空器企业,其自研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正处于迈向商业运营的关键阶段。这两家扎根广州的企业携手合作,将为低空经济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高效率的商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城市空中交通行业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州技术首展的实践图景

展示、转化、升级


不难看出,广州正逐渐构建起“技术首展-成果转化-产业升级”闭环生态。


管成绩显著,广州技术首展的发展仍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作为新生事物的技术首展,正经历着创新活力与保护机制的磨合阵痛。


在技术成果集中展示的舞台上,知识产权保护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议题。由于新技术、新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被抄袭、泄露等风险,这种“展示即暴露”的担忧,让部分企业对参与技术首展持观望态度,生怕“带着成果来,背着隐患回”。因此,如何在开放展示与创新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技术首展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破局路径已现端倪。近年来,广州扎实开展专利促进和保护工作。早在2021年2月,《广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便从“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保障机制”五个维度,提出25项具体举措。随后,《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若干意见》《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024 年修订版)》等政策相继出台,形成政策组合拳,为技术首展打造了“防护盾”与“定心丸”。


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运营服务中心落地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正加快推进专利管理立法进程。2024 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下一步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为知识产权保护筑牢法治基石。


据悉,过去一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荣摘“2金7银61优秀”;新增发行3只证券化产品,融资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建设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获批番禺(珠宝和动漫)快速维权中心和花都区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连续两年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位居第一。


数据(截至2024年底)

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91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5.2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4件。

全市拥有注册商标249.02万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地理标志产品11件。

全市著作权登记9.2万件。

全年148个植物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本文首发于《新穗商》

扫下方二维码

查阅更多内容,横屏更精彩

 NEW ERA GUANGZHOU BUSINESS  

策划、编辑 |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作者 | 民研院研究员 冰叶

图片来源 | 本文受访单位


财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