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云以双重支点,助力大模型生产力落地
发布时间:2025-08-07 17:47分类: 综合 浏览:12评论:0

IDC预计,2025年生成式AI在企业端的渗透率将突破30%,金融、零售、制造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将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这一趋势彰显了 AI 技术在推动行业变革中的巨大潜力。然而,现实中企业普遍遭遇大模型“落地难”困境,大模型的部署与应用面临重重阻碍。在此背景下,紫光云公司以「可用的知识+智能的应用」双重支点,目前已赢得了政企、科研机构的青睐,深刻诠释了“AI 不只是工具,更是生产力”的理念。
把“行业数据”变成 AI 知识
行业数据向 AI 知识的转化是解锁其价值的关键,但这绝非易事。大数据时代,企业积累了海量信息,同时也陷入了数据困境。

在实践过程中,紫光云提供从数据到大模型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例如,某地市卫健委虽拥有1000亿+医疗健康数据,但因数据量过于庞大,难以高效转化为循证医学知识图谱和模型语料数据库,进而严重限制了数据潜能。同时,特殊格式识别也是一大难题,医疗领域的CDA、HL7、XML、影像DICOM 等专业格式,往往使模型难以准确识别与处理。紫光云提供了从数据到AI应用的全链路支撑,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为该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通用模型存在大文档解析能力有限问题,像半导体行业单个EDA用户手册动辄上万页,远超普通模型的识别范围。关联信息挖掘同样艰难,某设计院需从上万个历史招投标文件中提取供应商关联项目信息,普通RAG技术却因模型上下文限制而无法完成任务。数据质量保障更是难题,例如设计行业中各级标准更新频繁且易冲突,如何确保知识的时效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成为严峻挑战。此外,多场景安全使用也难以兼顾,权限策略涉及多个维度,服务用户类型多样,平衡数据开放与安全使用并非易事。
紫光云的紫鸾知识平台以其独创技术成功破除私域数据壁垒,2025年年初,助力某科研院所精准解析铁路弱电术语、政策法规等垂直领域知识,将复杂多样的行业数据转化为 AI 可用的“燃料”。使得这个研究院的8000份专业文档在短短15天内被转化为模型知识库,电力设计效率因此提升了70%,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外,紫鸾知识平台赋能政企服务,构建企业财务规则与政府政策条款的智能应用,无论是500 +财务规则,还是2000 +政策条款,都实现了“秒懂秒用”,充分发挥知识引擎能力,为AI 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通用模型”变成定制化智能应用
紫光云打造的场景化智能体,内置多种标准化应用,全面适配办公场景需求:
电子公文:深度融合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个人公文库,实现公文写作、素材检索、内容校对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全方位提升办公效率;
数字员工:汇总云服务及数字化产品方案等资料,并与 EHR 等系统无缝对接,为员工提供日常办公、数据分析等场景下的知识问答与智能咨询服务,成为员工贴心的智能助手;
问知:基于组织架构与权限配置,提供精准知识问答,促进知识共享与传承;
问数:通过对接数据库和 Excel 文件,快速构建数据专题,实现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为决策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紫光云的无门槛 0 代码开发平台,持智能体、交互式、外部集成三类应用开发。智能体应用借助先导式操作,能够快速搭建对话式智能体,广泛适用于智能客服等场景;交互式应用支持拖拉拽操作,让开发者能够快速构建完整的 AI 应用,实现“所见即所得”,轻松满足自定义界面的需求;外部集成应用则可以快速创建大模型 API 及 API KEY 认证,服务于外部应用调用需求,实现系统的深度集成与协同工作。

紫光云的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依托 MCP 工具集,成功突破 AI 应用边界。MCP 协议简化了 AI 对外部工具的调用流程,使 AI 应用不再局限于语言生成。使 AI 能够深度融入业务流程,执行具体业务操作,如与本地数据库、文件系统交互等,大幅提升 AI 应用的实用性。





科 技 之 光 照 亮 幸 福 生 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