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企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7-04 19:46分类: 教育 浏览:198评论:0


导读:| 全文共 2103字,阅读需要7分钟家国情怀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

| 全文共 2103字,阅读需要7分钟

家国情怀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教学中教师着重强调与培养的内容。

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活动中,家国情怀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对国家与民族发展历程的了解、对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三个方面。

对国家与民族发展历程的了解

对国家与民族发展历程的了解,是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的必由之路。中国史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从古代文明的辉煌到近代的曲折探索,再到现代的崛起历程,理解国家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教师要着重介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发展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与文化作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有志之士在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教师要通过不同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发展道路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在学习世界古代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早期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教师要可以帮助学生将同时期的亚、欧、非、美大洲的主要民族与文明发展历程作简要对比,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与全球市场增强了人类的联系,也要让学生明白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人民犯下的罪行;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理解二战后广大亚非拉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进步意义。

对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例如,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时,教师讲授戊戌变法内容之前,可以首先播放视频,如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甲午战后各省举人争相署名上书的片段,让学生对“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有直观印象,感受民族危亡之际有识之士的爱国壮举。接着,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替皇帝起草变法诏令,体会变法内容,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在探讨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时,让学生体味变法之艰难,学习改革者的崇高气节。

在世界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授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各个国家与民族在面临重大历史转折与危机时,人民群众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如讲述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可着重强调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长期斗争;讲述法国大革命时,可重点介绍法国人民反抗封建压迫、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精神;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重点介绍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英勇事迹。

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这既是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滋养与道德规范的不竭源泉。

例如,在教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方便学生进行更为明确、深入的理解,充分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如儒家思想的仁爱、道家思想的自然和谐、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如古代的岳飞精忠报国、近代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等,让学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

在世界史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拓宽历史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展现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学会将本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思考,更为准确地把握国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例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度提及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既能帮助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广泛联系。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时,教师可以适度联系中国近代史的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贡献,体会到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努力。

历史学是一门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加强家国情怀方面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加深印象。只有培植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才能明白自己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而激发起自身的爱国热情,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特别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需转载或引用文章的任何内容,请转载时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世纪天鸿”及作者姓名。

▌作者:马星驰 (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历史学科秘书)



教育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