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有静——静止性视网膜大动脉瘤全域扫频OCTA之见
发布时间:2025-04-18 03:32分类: 无 浏览:13评论:0
锦州市中心医院
(亚东眼病医院)
女,82岁。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
既往史:动脉硬化病史。
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视力: 右眼:0.4;左眼:0.6
双眼眼底彩照
双眼屈光间质混浊,右眼位于视盘颞下方第2级动脉分支处可见蓝色圈内呈梭病形灶; 左眼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
图湃超广角全域扫频OCT(右眼)

OCTA(12mmX12mm扫描范围):视网膜表层血流图结合enface图可清晰的观察到动脉瘤所处位置及其形态和所累及范围,其与视网膜动脉血管吻合,在视网膜表层血流图上呈白色团状高密度血流信号,对应的断层血流OCT上可见瘤体内丰富的红色血流信号。

3D OCTA:切换至3D OCTA模式可更直观的观察到大动脉瘤体形态,及黄斑区及视盘颞下方的局部隆起。
3D-OCTA功能可帮助医生了解大动脉瘤与视网膜血管网的空间位置关系,可用于医生示教,亦方便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理解。
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Macroaneurysm,RAM )是一种临床获得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疾病,多表现为囊状或梭形样血管局部瘤样扩张,常发生在视网膜动脉3级以内分支,多单眼发病,病变常位于颞侧,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上主要分为出血性、渗出性、和静止性。RAM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发病机制推测是慢性高血压和年龄导致动脉管壁变性产生局部扩张所致。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A均是当前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前者有创,且对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老年患者有明显危害,而OCTA检查对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符合,且均有典型的表现,可观察到瘤体情况和出血状态,表明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断中OCTA检查方法有良好的价值,且易于随访评估治疗方案。


1.陈佳,邹玉凌.视网膜大动脉瘤的诊治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3):395-399.
2.杜鹃,张月玲,刘媛,顾朝辉,冉振龙,张海江,王丽英.OCTA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20,28(3):206-210.
专家简介
何健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眼底病,眼外伤,白内障,眼眶病,眼整形,神经眼科疾病。眼底病方面,擅长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种黄斑疾病,白内障合并眼底疾病的前后节联合手术等治疗;擅长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各种复杂白内障,晶体脱位,人工晶体脱位手术治疗;对各种复杂眼外伤,眼前后节重建有丰富临床经验;开展眶壁骨折修复,眼眶肿瘤切除,眼睑和眶周肿瘤切除和眼睑重建手术。

锦州市中心医院亚东眼病医院特检科
锦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特检科拥有专业化的检查队伍,硕士以上学历4人,本科学历2人,副主任医师职称3人,主治医师2人。成立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科室拥有OCT、UBM、彩色多普勒超声、IOL-master 700、Pentacam、干眼综合检测仪等先进的眼科检查设备,能够持续开展领先的眼科检查技术,服务广大患者。

文章编辑:张晓彤 图湃医疗
内容审核:周健,孙天姿,图湃医疗
— 扫码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